青春勇担当|青春担当践使命,红色血脉润乡野——“大地黔龙实践队”八一建军节实践厚植乡村振兴根基

发布时间:2025-08-02

浏览量:10

    团委网站讯(记者王敏报道│摄影 王丛颖)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我校“大地黔龙实践队”于8月1日在龙凤村紧扣服务三农、助力振兴核心任务中开展“致敬老兵铸魂、关爱童心筑梦”系列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乡土,以赤诚传承薪火,将青春动能注入乡村治理与发展的脉络,在广袤田野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一、赓续红色血脉,银发力量照亮振兴征途

       峥嵘岁月铸忠魂,老兵精神是乡村永不褪色的精神富矿。实践队带着深深敬意走访退役老兵,聆听烽火记忆,汲取奋进伟力,探寻银发力量赋能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岗位无大小,奉献皆光荣!”74岁的李兴发老人声如洪钟。1975年从昆明军区后勤部退伍,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后勤战线上的“螺丝钉”,如今成了乡风文明的“播种者”。抚今追昔,老人深情讲述在物资匮乏年代精打细算保障部队运转的点滴。“管好每粒米、每尺布,就是对前线最大的支援!”这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朴素信念,早已融入血脉。如今,他仍活跃于村务议事、矛盾调解一线,其“后勤精神”正转化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坚实力量。实践队员围坐老人身旁,从他炯炯目光中触摸到后勤保障对于强军兴国、乃至今日夯实乡村产业根基的战略意义。

 

       “到100岁,我还有三件事要做——爱党、爱人民、爱群众!”79岁的陈家德老人腰杆笔挺,话语铿锵。1969年入伍,1973年入党,党龄逾半个世纪。在云南思茅服役期间,他肩负看守支援前线弹药的重任。“那些炮弹,是保家卫国的‘硬骨头’!守好它们,就是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老人摩挲着泛黄的退伍证,炮火硝烟虽已远去,但“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从未褪色。他积极为村党支部建设建言献策,其“弹药库精神”——严谨、坚守、万无一失,深刻启示着青年一代:乡村振兴如同守护弹药库,需以如履薄冰的责任感,筑牢粮食安全、产业根基、治理稳定的每一道防线。队员们感悟到,老兵们深藏功名的坚守,正是乡村组织振兴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二、情系困境幼苗,教育星火照亮振兴未来

       乡村的明天,系于今日孩童的成长。实践队深切关注三农背景下的儿童发展困境,带着书籍与文具,走访慰问村中两名特殊儿童,以温暖守护为其拨开阴霾,点亮心灯,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之策。

       “爷爷说爸爸在外地打工,妈妈……我不记得了”,十岁的路同学声音细若蚊呐。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的他,是村里的低保对象。父母的长期缺位,让本该活泼的年纪蒙上沉默的面纱。实践队员送上精心挑选的书籍,伴他共读寓言故事,在游戏中重现久违的笑颜。“好好学习,未来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临别寄语在孩子眼中燃起星火,他用力点头。祖父动容道:“你们一来,娃笑得比过年还欢!这份心,暖过三伏天的凉风!”路同学家的境遇,折射出乡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留守之困”的普遍性。实践队深知,暖童心即是护根基,唯有筑牢关爱网络,方能为乡村留住希望的火种。

 

       与陆同学家的相遇,则让人于艰辛中触摸到坚韧的力量。父亲去年意外离世,母亲在她襁褓中便离去,七旬祖父是她唯一的依靠。然而,土墙之上,一张张鲜艳的奖状无声诉说着她的顽强与优异。“下次来,我要给你讲新得的奖状故事!”小陆与队员拉钩约定。陆同学在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正是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生动的诠释。她的故事深刻展示: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暖心灵、强志气。关爱特殊困境儿童,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夯实人才根基、激活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

 

       三、青春赋能三农,实践探索擘画振兴蓝图

       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大地黔龙实践队”此行,远非一次节庆慰问,而是一次紧扣时代脉搏、深植三农沃土的青春实践。在硝烟散尽的勋章前,青年学子读懂了“平凡铸就伟大”的忠诚底色;在困境儿童澄澈的眼眸中,体悟了“扶贫先扶志”的深远意义。这堂行走在田埂上的思政大课,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伟业紧密相连。

       此次八一建军节实践活动,是贵大学子响应国家战略、投身三农事业的铿锵足音。他们从老兵手中接过信仰的火炬,在孩童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这火种与种子,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生根发芽、星火燎原。大地黔龙,生生不息;青春担当,使命在肩!贵大青年将继续把论文写在黔山秀水间,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不竭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编辑:陈春燃 夏至宏涛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