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 7月15日,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黔质今生”实践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民族风情园“绣里淘”非遗集市。实践队成员在这里寻找非遗故事,探索非遗技艺,助力非遗销售,探讨非遗出新并开展志愿服务,探究非遗在新政策、新环境、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h
一、访非遗传人,议非遗传播传承新模式
实践队成员们拜访了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李茂兰女士,着重了解蜡染的制作工艺、传播传承情况、发展新模式。在李茂兰的介绍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了解体验了蜡染制作非遗技艺,其主要制作过程分为画线、上蜡、浸染、脱蜡、熨烫等,使用传统工艺制作一条完整的蜡染披肩需要耗费一位制作人三天的时间。
李茂兰说:“我在小时候五六岁就开始学习蜡染技术,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几年了,我们家一家六口都会蜡染。”以李茂兰为代表的一批蜡染非遗传承人多年来坚守非遗传统工艺,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艺术家精神,赓续蜡染传承出新。
在蜡染传播创新方面,呈现出“多点位、多融合、促教育”的新特征。李茂兰并不局限于当地线下的销售,她在二十一世纪初就将贵州苗族蜡染带去了山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展出售卖,展现蜡染传播的“多点位”,通过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将贵州蜡染以及非遗文化带给更广大的群众。
李茂兰等一批非遗传承人充分响应贵州政府大力提倡的“多彩贵州”旅游民族文化品牌的政策,将蜡染带去了贵阳市5A级景区青岩古镇,将非遗蜡染与青岩古镇旅游发展中爆火的“旅拍”和“民宿”相融合。旅客在完整体验长达两天的蜡染过程中,入住配套民宿,在蜡染制作的后期空档赏青岩景,品青岩美食,体验青岩旅拍,打造“一条龙”式旅游体验服务,体现非遗蜡染“多融合”的特点。
作为非遗传承人,李茂兰高度重视蜡染传承教育,以西江千户苗寨为基地,联合当地企业面向学生打造非遗研学,面向相关旅游从业人员提供蜡染制作工艺培训,培养蜡染相关从业人员,体现蜡染“促教育”的特点。
李茂兰表示,她深爱着苗族传统蜡染技艺,虽然自己已经年过五十,但她始终坚持学习当代互联网传播技巧,希望乘时代之风,将蜡染带去全国各地。
二、深入商铺,助力非遗产品直播销出
实践队成员们参与了当地商铺的直播带货活动,帮助贵州特色服装销售。经成员调查了解,商铺老板自贵州荔波来,来到凯里经商出售。作为老板的商铺主,他并不清楚直播带货的流程与要点,他雇佣了专业运营直播的人员帮助他进行直播带货,他负责及时提供不同款式的服装用于直播展示。
实践队成员在帮助老板进行直播带货的同时,利用专业知识结合当下直播发展态势,向老板普及直播要点以及运营流程。
三、志愿服务,提升游客旅行体验
实践队成员们在民族风情园文明旅游服务岗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旅游引导和信息咨询,协助维护园区秩序,宣传文明旅游行为,以及为促进游客体验和园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实践队成员为游客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解答游客关于园区、景点、交通、餐饮等方面的疑问,帮助游客更好地规划行程,提升旅游体验。同时通过协助维护园区秩序,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与不同背景的人群交流互动,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编辑:凡佳佳 罗仁梅
责编:宋洪庆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