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抗疫,青年先行

发布时间:2021-11-18

(一)贵大学子驰援遵义抗击疫情


撰稿/李林洁


2021年10月18日省卫生健康委接到报告,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对重点地区来的返黔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甘肃等地旅居史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10月19日,贵州省新增外省关联确诊病例1例。


10月20日,贵州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


……


突如其来的疫情引起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遵义市立即开始排查相关的接触人员和重点人员。面对如此巨大的排查量和疫情随时可能扩散的压力,遵义市紧缺人手,需要支援。


“我申请加入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队伍,冲锋到疫情防控防治第一线!”10月22日,贵州大学医学院派出40名正在实习的医学本科生和两位老师一起驰援遵义抗疫。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志愿者陈秋莲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来告诉我们主动参与抗疫行动的原因,言语中蕴含着华夏人民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出当代青年对祖国的忠诚与信任。


驰援遵义的贵大医学生们始终秉承着贵大的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是贵大最闪亮的名片。


在遵义期间,贵大志愿者们主要负责红花岗区核酸采集点的核酸采样任务,协助红花岗区完成三轮核酸采样任务15万人。蓝色的小棚子下,是志愿者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忙碌的身影,一声声“张嘴,啊——”回响在耳边。到了傍晚,天色黯淡,棚子上挂着的一个小小灯泡照亮了这一方的黑暗,灯光下的志愿者们依旧在认真工作。一天结束后,身上的汗水和口罩留下的勒痕是医学生们最光荣的印记。



在抗疫一线的工作是极其辛苦和危险的,每天不仅要为众多市民采集核酸,查看采集点的环境是否达标,还要与社区负责人和志愿者协调社区防疫工作的开展。采集核酸时要与市民近距离接触,而其中或许就有潜在的感染者。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志愿者们还需返回酒店进行自我隔离。一群还在实习阶段的医学生,面对肆虐的病毒和可能会被感染的风险心里怎会不紧张,但志愿者们认为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件事足以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当然义不容辞。坚定的话语尽显贵大学子风采。


遵义的疫情爆发后,这座英雄的城市陷入了危险境地。志愿者的到来让遵义人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志愿者颜欢告诉我们:“当我们第一天到达采集点后,市民们都在喊着‘医生来了,医生来了’,当时听到后内心无比的感动,就想着一定要好好的完成这份工作,对得起大家的期待。”


在抗疫过程中,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往往最能触动人的心弦——一个小男孩在志愿者给他采完核酸后向志愿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小小的举动让志愿者工作了一上午的腰酸背痛一瞬间都消失了,仿佛又充满了力量。


谈及这段意义非凡的工作经历所带来的收获时,参与抗疫行动的志愿者说:“我收获了无限的感动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只有切身经历了才能懂得什么是抗疫精神,大家的团结一致和无私奉献都坚定了我要在医学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决心。”


英雄不过是一群拥有不平凡的心的普通人。这群年轻可爱的学生们在完成艰难辛苦的工作后也会想念辣椒和奶茶,也会想疫情早点结束能够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他们原本也只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只是因为背负的责任而选择穿上防护服成为坚强的战士,而战士们的义无反顾终是打败了病毒的残酷。


如今,遵义市中心城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已出——全部阴性!这意味着本次遵义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10月28日贵大志愿者们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青年一代人将责任扛在肩上,即使是星火也能汇聚成最耀眼的光,打破无尽的黑暗。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不断地对中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从疫情的首次爆发以来,年轻人们纷纷挺身而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青年们用青春的力量展现出了青春的担当。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人的谆谆教诲。我们正处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好时代,肩上背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年轻的一代人正在不断地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请祖国放心,我们定不辜负祖国期望!

 

(二)防护服下的光亮——记遵义抗疫中的青年


撰稿/孟祥宇


“全市密闭式公共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多处景区关闭、严禁举办和参加群众性聚集活动、非必要不离开遵义......”10月21日起,遵义这座革命圣地紧急拉响了疫情防控的警报。但在这座阴雨连绵的老城里,一股暖流却在暗暗地流淌。


10月22日晚,在接到支援遵义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紧急任务后,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的微信群里就一直消息闪烁。


“我是土生土长的遵义人,现在是承担起我对家乡的责任的时候了。”


“老师,我曾经担任过志愿者,有经验,让我来吧。”


“我已经考下了护士资格证书,而且从小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能吃苦,有力气,要是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


23日凌晨,伴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加油遵义,早日痊愈”的口号,顶着席卷而来的寒风,首批314名志愿者怀揣着同样炽热的心赶赴疫情一线——播州区的52个核酸检测点。下车清点了人数后,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了分组,然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各自的岗位,即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第一次参加此类志愿活动,稚嫩的脸庞上挂着些许的青涩,但更多的是坚定与期许。



这天正逢霜降,寒潮笼罩了这座黔北重镇,为了防止室内通风不畅造成交叉传染,志愿者们不得不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直面凛冽的秋风。直到凌晨时分,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才逐渐减少了些,此时志愿者们的手已经冻到红肿,但仍硬撑着把核酸检测样本整理分类、物资有序摆放,再给自己做好核酸检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入住的酒店休息。


“从早上6:30到下午18:30,整整十二个小时,志愿者们穿上防护服后,就再没上过厕所、喝过水,连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看着长长的群众队伍,老师和同学们都只想争分夺秒地完成检测任务。”遵义医专护理系主任罗仕荣说道。因为防护服是连体的,一旦脱下就有被污染的风险,内外的温差使得面罩上盖满了雾气,当志愿者何彬提及这段经历时,笑道:“我们坐在遵义就能感受到曾经的伦敦风光。”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夜班时分长椅上睁不开的眼睛,无法饮水时干渴的喉咙和冻的冻的通红的脸庞,更是志愿者们为了节省因突发的疫情而显得更为宝贵的防护服展现出的青年之担当。鲁迅先生曾对着麻木懦弱的中国人绝望地喊出:“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如今中国大地已然光风霁月,倘若鲁迅再生,恐怕也不会再选择弃医从文了,他曾写下《纪念刘和珍君》只为唤醒麻木的中国人,百年后的今天,人人皆可为刘和珍,人们不再对同胞们的苦难熟视无睹,青年学子勇于并真真切切地站在了时代的桥头,为国家保驾护航。



自疫情爆发以来,报名参加且成功通过的青年志愿者共1500余人,占志愿者总数的60%,有些外国媒体不理解我们的青年为何争先恐后地赶赴疫情一线,更不理解为何放着舒缓的假期不过而选择高负荷高压力高危险的防疫志愿工作,但是正如《奇葩说》中熊浩所说,“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互相找到,然后一起发光,这种光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一片片微光拼接在了一起,再黯淡的征途也将熠熠生辉;当一簇簇火苗相拥,再寒冷的冬天也必将被逾越!市民们送来的一箱箱暖宝宝、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粉和一句句朴实无华却发自肺腑的感谢之言再有力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疫情终会过去,热点也许会被遗忘,但每一片在雪崩之时逆行而上的雪花,都值得我们的尊重。


“遵道行义”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名片,“众志成城”是这座城市抗击疫情的底气,如今遵义已顺利完成中心城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且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青年志愿者们也已结束各自的工作,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千万只萤火虫的光芒集腋成裘,才能点亮厚重的黑夜,为仍在走夜路的青年们照出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