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记者 张文杰 报道|摄影 龙雨洁)8月13日,我校农学院“黔农遗韵”实践团队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堂安梯田开展“稻鱼鸭共生·侗乡新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队员们深入堂安侗寨调研、了解稻鱼鸭系统、探访侗族大歌传承人,在堂安梯田的农耕画卷中感悟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与当地村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交流对话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以青年视角记录堂安侗寨发展的时代印记。
在堂安梯田村委会,团队采访了当地侗族大歌传承人潘幸芝。她向团队成员介绍道,“侗族大歌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贵宾或客人来到侗寨时,热情好客的侗族人会举行拦门酒仪式来欢迎他们,并与客人对唱歌曲。”潘幸芝为团队现场演唱了一段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和声在鼓楼中回荡,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谈及传承现状,潘幸芝表示:“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多,愿意学大歌的越来越少。我们正在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侗族大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她希望在未来,侗族大歌能为更多人所知晓,并寄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传承民族文化”,让侗族大歌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队员们用镜头记录“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生态密码,用耳朵聆听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答卷,既做稻鱼鸭系统的守护者,也当侗族大歌的传播者,让中国乡村的故事扎根泥土。
编辑:陈春燃 朱正国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