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勇担当|科技激活文化 数智点亮童心——我校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青鸟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者:凡佳佳发布时间:2025-07-27浏览次数:10

    团委网站讯(记者 冯钰译 赵文煜 报道 摄影)720日至26日,我校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青鸟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吴智恒、李论、王天一的带领下,一行16人深入黔西南州贞丰县,以科技激活文化,数智点亮童心为核心理念,通过人工智能激活必克村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布依族非遗,赋能青少年综合素质拓展,点燃其文化自信与探索热情,探索乡村振兴的青春路径。

       在白层古渡口,实践队追忆1935年红军昼夜急行90公里,强渡北盘江的壮举。为让历史活在当下,团队实地丈量、记录口述、扫描遗迹,以红军战士为原型,研发时光引路人沉浸式交互课堂核心——红军数字人向导。该数字人将引领青少年穿越峥嵘长征路今日新乡村锦绣民族风未来希望景的虚拟长廊,让渡口历史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生。

       721日,实践队赴贞丰县必克村开展实践。期间,学院与村委签署结对共建协议,聚焦布依非遗保护专题调研。 

       在必克村,72岁布依族棍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危永香现场教学。实践队运用自主研发的数智青鸟姿态分析平台,实时捕捉学员动作,通过可视化比对与精准纠偏,有效解决传统技艺传承中兴趣不足、效率低下、动作模糊等难题。危永香赞赏道:“AI让年轻人习武效率翻倍,千年棍术有了数字活字典

       必克村常务干部、县人大代表王鹏诗带领实践队师生深入实地调研必克村桑蚕种养基地,挖掘布依族桑蚕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少数民族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实践队在必克村村委会为当地青少年举办数智传承·AI筑梦科普活动。队员胡心莲通过哪吒、DeepSeek、春晚BOT等生动案例,将前沿科技知识与传统文化转化为孩子们易懂的故事课,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团队精心打造的时光引路人·AI鼓韵沉浸式交互系统成为活动亮点。孩子们手持搭载智能传感技术的改良民族鼓槌,在光影交叠的建模叙事空间中,伴随着红军数字人穿梭的脚步节拍,隔空击鼓,每一次虚拟与现实的和鸣,都在童稚心田栽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此外,团队自主研发的数智青鸟姿态分析平台为当地非遗(如棍术、舞狮、布依戏)的活态传承提供技术支持。孩子们学习布依戏舞步时,系统化身“AI教练,即时生成动态图谱并与标准范式比对,显著提升了学习兴趣与效率。

       贞丰古城红色教育基地,百年老茶坊内,县委党校原副校长梁振国老先生以《北盘江畔的星火——红军长征过贞丰》为题的讲座,将队员拉回1935年烽火岁月,看!那浮桥是血肉铸成的!满场队员屏息攥拳,眼眶灼热。讲座结束后,实践队员王佳佳上前,为大家演示并讲解了红军数字人导览的功能视频。看着屏幕上的生动呈现,王老先生不禁感慨,科技创新正为红色血脉注入蓬勃的新生活力。

       革命热血未冷,非遗茶香已漫——省级非遗娘娘茶传承人艾恩贵系统解析娘娘茶从采摘、杀青到烘焙的十二道工序。水温必达百度,方激茶魂!艾师傅点明核心工艺参数。队员执笔疾书记录关键指标,同步录入温度传感数据,为后续构建娘娘茶数字保护模型夯实地基。蒸青雾气氤氲中,科技与人文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一周深耕,一场润泽童心的科技播种。贵州大学青鸟实践队构建 “---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形成 “研究报告+定制软件+交互教具展览+总结交流会的立体化成果体系。红军数字人导览建模时空配置、遥感智能鼓槌、数智青鸟姿态分析平台等核心成果,将作为大数据学院与必克村 “科技文化结对共建的长期载体。

       项目不仅是一次实践,更致力于构建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教育的可持续范式。在贞丰的青山绿水间播下热爱与自信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与非遗薪火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以数智星火,燃文化自信,照振兴前程!


    编辑:陈春燃 夏至宏涛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