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 7月8日,我校传媒学院师生代表赴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开启了首日“重走长征路”活动实践征程,先后参观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纪念馆、红军堂及界首渡口,在实地走访中回溯革命历史,感悟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纪念碑园寄哀思,青春分享传温度
走进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苍松翠柏间,高耸的纪念碑直指苍穹,队员们列队肃立,向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深深鞠躬,表达对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仪式结束后,团队成员受邀参与纪念碑园地组织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培训中,学生代表曹零益、刘佳洛辰两位同学,以此次参观红色场馆的内容为核心,结合自身在大学的生活与学习体验进行了分享。
纪念馆内忆峥嵘,湘江精神入人心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还原了湘江战役那段血与火交织的悲壮历史。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到“向死而生的精神丰碑”,讲解员详细讲述了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艰难历程,为掩护中央纵队渡江,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突破重重防线,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实践队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被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触动,深切体会到红军将士“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精神。
红军堂与界首渡,实地感悟革命担当
位于界首镇的红军堂,是始建于清代的建筑,曾是红军渡江的临时指挥部,见证了湘江战役的激烈战斗以及无数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队员们围站在当年红军将领使用过的桌案前,聆听着“三天三夜抢渡湘江”的故事,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坚守信念的坚毅。“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1934年红军中央纵队从界首渡口渡过湘江时,浮桥曾多次被敌人轰炸破坏,但是,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又多次重新架设,最终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来到界首渡口,望着静静流淌的湘江,实践队员们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江河的身影,更明白了“每一粒湘江的沙子,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的深刻含义。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何玲表示:“湘江战役是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战,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为革命胜利开辟道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凡佳佳 夏至宏涛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