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勇担当|薪火赓续守忠魂——我校“物语红心•黔行团”实践团队赴鲁班红军烈士陵园开展思政实践

发布者:凡佳佳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12

    团委网站讯(记者 罗慧  刘慧敏 罗梦鑫 报道|摄影 杨璐璐 刘政雄)715日,我校物语红心黔行团赴遵义市仁怀市鲁班街道,走进鲁班红军烈士陵园,开展以溯红物印记,育时代新魂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实践当天,团队有幸采访到第二代守陵人郭德刚老先生,倾听他接力守护146位红军英烈的动人故事,在对话中汲取信仰之光,于传承中锤炼初心使命。

       鲁班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安葬着在鲁班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146位红军烈士,是贵州省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8年起,第一代守陵人刘付昌老人在此坚守了半个世纪,刘老当年一个人凌晨五点半就扛着扫帚扫遍整个墓园,寒来暑往五十载,晨光里的扫帚影从未缺席,这份心值得我们记一辈子。郭德刚回忆道。


       1999年,郭德刚从他手中接过守陵接力棒,迄今已默默守护陵园26年。他拿出自己的荣誉证书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仁怀市最美退役军人等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所有守护红色记忆的人的。郭老轻抚证书,语气平和却字字坚定,我会守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郭德刚动情地说道。这句朴实却坚定的话语,是对一段承诺的回应,也是对一份信仰的传承。他不仅守护墓园环境,更守护着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记忆。从他口中讲述出的鲁班场战斗故事,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口述党史,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每一寸山河都浸润着先烈的鲜血

       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郭老讲述的细节,围绕陵园中革命事迹与文物进行实地调研,并将在后续制作红物·黔魂系列短视频与微课脚本,将郭老的讲述与文物背后的历史转化为面向青年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革命文物+青年讲述的深度融合。


       走近烈士,走进故事,走深信仰。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将以郭德刚老先生为榜样,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将对红色基因的敬仰转化为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的实际行动,在新时赶考路上书写属于青年的答卷。


    编辑:凡佳佳 夏至宏涛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