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 7月10日,由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牵头,根与翼、北京大学教授朱红等倾情赞助,我校文学院副教授林华及其师生、河南大学志愿者团队承办,赫章县铁匠苗族乡河山村民委员会协办的暑托班正式开班。
这场充满希望的开班仪式,不仅在村里引起了热烈反响,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新闻网、天眼新闻、赫章融媒、贵州统一战线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此次活动,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个温暖的起点。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表明“河山村爱心暑托班”是农村教育问题的有力抓手,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儿童带来更优质的教育环境,有效促进河山村乡村教育的发展;赫章融媒则特别关注“父母务工与留守儿童”这一视角,聚焦现行农村家庭在外务工与留守儿童的突出现象和困点难点,称赞暑托班的开设让孩子有托付,务工更安心。报道在各大媒体上获得了热烈反响,其中,中国新闻网的浏览量高达26万。
开班仪式结束后,老师们开展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
开班第一周的课堂上,吴老师给孩子们教授了《田埂五月风》和《萱草花》。歌声中传递的不仅是旋律,更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鼓励。每一个音符都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他们用天真的嗓音唱出了属于他们的温暖与梦想。
赵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了一个特别的活动——“情绪面具”。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快乐、愤怒、悲伤、惊讶……每一种情绪都在他们的面具上得到了释放。孩子们的情绪不再压抑,而是学会了合理地释放,渐渐地,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内心的自己和解。
在介绍《周易》的变化之道时,罗老师以一段关于《西游记》的简短视频为引,介绍五行的变化,通过简单通俗地讲解,孩子们开始理解“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明白了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相互依存与变化。这一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
在为孩子们讲述京剧脸谱的种类时,陈老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探索京剧脸谱的特点,感受背后每一笔每一色所蕴含的深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创作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每一张脸谱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表达。
吴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漆扇,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每一把漆扇上都写着孩子们的名字,这是他们精心挑选的,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漆扇。
赵老师认真地帮孩子们晾干漆扇,每一把扇子都承载着孩子们的心血和期待。
活动结束后,卫生委员负责安排打扫卫生,小组长们协助管理,带领孩子们一起完成室内和室外的清洁工作。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责任心,更是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
课堂上的认真与专注,户外活动中的欢声与笑语,孩子们的每一份投入都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一个笑脸,每一次跃动,都展现着孩子们无穷的潜力与希望。
一间教室,一群孩子,一段夏日时光——看似简单的暑托班背后,是无数人的用心与努力。从筹备到开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乡村儿童的关爱。媒体的关注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让我们看见乡村教育的力量,也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河山村暑托班的朋友。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继续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火,让这个暑假,因为学习与陪伴,而更加美好。
编辑:凡佳佳 夏至宏涛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