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记者 吴达红 报道)近两年,贵州黔东南可谓国内文旅界的一大“顶流”,“村超”“村 BA”火爆出圈,一石激起千层浪,猛然将这座厚积薄发的宝地推至大众眼前。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网友分享的黔东南旅游美照、打卡视频,满眼都是诗意如画的苗乡侗寨,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热情似火的民俗歌舞……热度一路“狂飙”,贵州彻彻底底火了,我们的绿水青山实打实化作了金山银山。
起初,谁能料到贵州不起眼乡村里的草根赛事能火遍全网?但一看,“村超”足球场上,球员们脚法娴熟、配合默契,你争我夺,激烈程度丝毫不输职业比赛。关键是,赛场周边全是惊喜。赛场旁边加油助威的是朴实的乡亲,奖品不走寻常路,送的是自家养的大肥猪、大胖羊和水灵灵的嫩蔬菜,中场休息民族歌舞更是随时穿插表演,美食直接递到游客手中,满满的都是乡土烟火气。“村 BA”也毫不逊色,一踏入赛场,肆意的“生命力”便迎面扑来,选手们高高跃起、大力暴扣,“哐当”一声,震撼全场,引得观众呼声雷动、惊叹连连,苗语、侗语加油声此起彼伏,“村味”满满,将氛围燃至顶点。
据统计,赛事直播时全网观看量动辄破亿,线下游客蜂拥而至。榕江、台盘等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翻了数倍,餐饮、住宿门店家家爆满。仅是榕江“村超”,每逢比赛日,小城就仿若被点了“狂欢”之火——通往足球场的各条道路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密密麻麻全是人,挪动一步都艰难;街边小吃摊烟火升腾,热气腾腾的卷粉、风味独特的牛瘪火锅,香气直钻鼻腔,把游客们馋得直吞口水,纷纷围坐大快朵颐;非遗文创小铺前摩肩擦踵,大家满心欢喜地摩挲着蜡染手帕、银饰挂件,承载民族文化的物件备受青睐。“村 BA”的火爆程度更堪称现象级,赛事直播时,全网数亿人同步在线围观,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与民族音乐的悠扬旋律交织缠绕,彻底点燃了全民热情,屏幕内外一片沸腾。
而体育狂欢的背后是国家全民健身、乡村文化振兴理念的落地生花。地方政府顺应大势作为,积极搭建赛事平台,大兴基建,平坦宽阔的马路蜿蜒至赛场,公交线路无缝衔接,为游客打通“最后一公里”;把民族文化融进赛事流程,打造不可复制的文旅IP,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吸睛“硬通货”。乡亲们不再旁观,打心底认可自家文化,纷纷化身东道主,大方展示苗侗风情,将民族文化“晒”给全世界。既展示了民族风情,又盘活了本土资源,给乡村发展攒足了后劲。
但若说“村味”赛事是黔东南的出圈先锋,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绝美自然风光则是其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苗乡侗寨错落有致,鼓楼巍峨耸立,风雨桥横跨溪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凝聚着先辈的建筑智慧;苗族飞歌高亢嘹亮、侗族大歌多声合唱婉转空灵,仿若天籁之音,传唱千年,蕴含着民族文化精髓;加榜梯田于云雾中层层叠叠,随四季更迭变幻色彩,荔波小七孔碧水澄澈,七孔古桥静卧其上,翠林环绕、瀑布飞泻,恰似人间仙境,一步一景皆可入画。过去资源“养在深闺”,游客寥寥,幸得政策东风,借乡村振兴之力,文旅产业迎来大爆发。
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古建筑修缮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留住乡愁记忆;星级酒店拔地而起,特色民宿星罗棋布,屋内装饰巧融民族元素,床铺软糯、窗棂雕花,营造沉浸式文化旅居体验;餐饮服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舌尖安全”有了保障。
赛事期间,黔东南相关区域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大增超 300%。民宿家家爆满,预订电话被打爆,游客提前几个月都未必能订到房;饭馆也是桌桌预定,一座难求,老板们笑得合不拢嘴。旅行社瞅准商机,迅速推出“民俗探秘 + 自然景观”深度游线路,游客白天亲临赛场,沉浸式感受比赛的热血激昂;夜晚探秘古寨,围聚篝火,与当地乡亲手拉手载歌载舞;闲暇时再跟着非遗传承人,一针一线学苗绣、一锤一敲制银饰,深度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官方新媒体账号高频输出优质短视频,邀请网红打卡,制造热门话题,线上线下联动,打响文旅IP,将客源拓展至全球。农产品也跟着沾光,榕江脐橙、从江香禾糯贴上“村超好物”标签,电商直播间订单疯狂闪烁,线下展销摊位前人潮涌动、供不应求,农民们数着钱,脸上笑开了花,腰包肉眼可见地鼓了起来,热度真正转化为了真金白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下,“黔东南热”“贵州文旅热”持续升温,热潮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精准引导、地方政府的扎实施策和广大民众的热情参与。多年来,黔东南笃定秉持乡村振兴战略,恪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针,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全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蜿蜒新路探入深山,公交线路加密延展,打通游客“进山出山”通道;老旧景区重焕生机,民俗体验区接连落成……一步一个脚印,蹚出了独具贵州特色的发展之路,铸就起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站在当下,展望未来,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持续聚焦乡村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利好政策源源不断涌向基层。生于斯、长于斯,我亲眼见证了家乡挣脱贫困枷锁、奔赴振兴盛景的一路艰辛,也深感时代浪潮赋予的重任。“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家乡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身为新时代青年,唯挺膺担当,勇作螺丝钉,扎根岗位,用青春汗水浇灌家国沃土,不负青山,不负时代期许。
编辑:田玲荔 熊春妮
责编:李媛
编审:刘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