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正当时|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红旅黔行”实践队娄山关之行

发布者:cylman发布时间:2023-08-05浏览次数:71

  团委网站讯(记者 邓艳 报道|摄影 熊春妮 林洁 杨娟 谯庆庆)为调研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7月25日及26日,“红旅黔行”实践队在娄山关景区开展了实地调研。

       (实践队员在娄山关景区前合影)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手迹石碑)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娄关、太平关、不狼山,又名黑神垭。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1935年红军在此地鏖战,毛泽东用兵如神,四渡赤水,二攻娄关,红军大获全胜。在鏖战结束后毛泽东挥笔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把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情怀留在了这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追忆。

  经过走访、调研和观察,景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大巴负责游客的出行往返,讲解员十分专业,让人如临其境。工作人员热心解决游客问题,景区内有很多志愿者。

  进入景区后我们首先采访了一个在景区内卖小吃的阿姨,经过了解我们知道娄山观景区每日的客流量十分庞大,游客来源不局限于省内,省外游客群体更是庞大。在景区内做小生意的商户每日收入也比较可观。也算是在业余时间,给他们拓展了收入来源,维持日常生活开销是没有问题的。

  通过出示身份证与学生证跟保安管理人员沟通之后,实践队队员们成功地进入景区内部游览红色革命遗址。在景区内我们不仅参观了遗址还充当志愿者为来往游客提供帮助。

       (讲解员讲解小尖山战斗遗址)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对小尖山战斗遗址的认识更加深刻,不仅限于一个小土坑。长空桥前的独腿将军事迹更让人动容,在和我麻醉药品在当下,仅用农户家的砍刀锯子截到膝盖以下,由于药品的缺少以及贵州天气的影响,后期伤口感染,又进行了截肢,前后共遭受三次非人折磨。长空桥,今安在,红旗飘飘引人思,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西风台,雁鸣塔,诗词馆,百丈梯,纪念林,特别是陈列馆内的人物雕塑和文字资料介绍,无一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段胜利来之不易。

  (长空桥剪影)

   (队员谯庆庆在陈列馆内帮助游客拍摄)

  (娄山关关口前的合影)

  回望漫漫征途,精神之光永存,无数革命先辈展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的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厚植着许许多多鲜活的价值观,记录着革命斗争的沧桑历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重拾长征精神,重拾革命先辈的遗志,继往开来!

【责任编辑:万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