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土陶技艺,守护绿水青山——花茂土陶技艺非遗传承人母先才的匠心与初心

发布者:cylman发布时间:2022-07-17浏览次数:478


团委网站讯 713日,贵州大学沿足迹 研担当社会实践队在枫香镇花茂村走访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母先才,深入了解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在我们向母先才了解花茂村土陶与其他陶瓷的区别时,他神采飞扬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花茂村土陶制作原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制作土陶的原料是花茂村特有的白泥,每年12月份,我们就要开始寻地挖泥,浅到20厘米,深到8米,挖够8万斤,储存使用一年。


土陶的制作需要四十多步骤,包括选料、胚体制作、上釉和烧制,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对我们说,一定要把这个手工艺传承下去,并且要注重环保。我牢记嘱托,如今我们陶艺馆都用电器烧陶,没有再使用木材和煤炭了。母先才始终保持着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全心全意在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出一份力。

母先才家四代人见证了花茂土陶的发展兴衰。20世纪90年代之前,花茂村的陶产品在周边销路不愁,土陶业兴盛一时,全村超过60%的家庭将其作为副业,后来随着市场上的代替品增多,花茂的土陶容器销量越来越惨淡,掌握这门技术的人纷纷放弃这门生意外出打工。尽管生存不易,但母先才初心不改,坚持做陶40多年,以匠心守初心。

谈话间,母先才又做好一个精致的土陶——盬子,这是当地特色美食盬子鸡的烹饪器皿,盬子用来炖鸡、煲汤味道鲜美,效果绝佳。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店里,向我嘱咐了两件事,母先才自豪地说道:一是要把花茂土陶这项传统技艺传承好,二是要守护住绿水青山。”对于这两个嘱托,母先才铭记于心。


如今花茂土陶作为省级非遗和当地文旅支撑产业重点发展,陶艺馆里还搞起了陶艺体验,并与高校合作在土陶上作画彩绘,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土陶工艺品。此外,依托于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传播,花茂土陶更是走向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如今,母先才的土陶产业愈发兴旺,但他仍重视对青山绿水的保护。陶艺馆从土窑变为电窑,相较于以前使用木材和煤炭,用电烧陶不仅更加方便精准,还大量减少了浓烟污染,更加低碳环保。

说到这,母先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告诉我们自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花茂村后,自己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年收入也从原来的3万元增长到现在的40万元,实现了惊人的飞跃。他铿锵有力地说道:我一定会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的嘱托,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实践队成员任南桦分享制陶心得:看母师傅制陶时以为很简单,但当自己上手,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手打直、轻用力,手指跟泥土摩擦的过程凝聚着土陶技艺匠人对自己作品和未来生活的期待!